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周一峰
周一峰長于山水、花鳥,尤以山水爲著。其畫設色明艶,用筆揮灑,已出高氏、居派風貌之外。他曾于香港參加歷次六人畫展(另五人分別爲葉少秉、何漆園、黃少强、趙少昂),據說英吏金文泰曾以重金購其作品多幅,另有某洋婦喜其墨竹麻雀,登門以重金乞畫。這兩個非典型事例雖不能完全說明周一峰的畫所受到的殊譽,但就洋人的審美情趣而言,說明其畫在視覺效果方面所傳遞的信息已達到一定水準。所以專門研究近代嶺南畫人的鄭春霆稱其畫“用筆遒練,設色雅妍,無時下惡習”[ 2 ], 因而在多次的全國美展和巴拿馬、莫斯科、比利時、柏林等舉行的各國展覽中,也都能見其畫迹。
八年抗戰期間,周一峰不以畫舫爲戀,毅然投筆軍戎,相繼于國民黨第十二集團軍總部及第七兵站總監部服務,輾轉于廣東、江西前綫,所經歷之艱難險阻已非平常畫人所及。即使繁忙軍務,周一峰也未嘗荒廢畫事,在其畫稿中,不少作品正是采自這一時期所寓目之名山勝水。抗戰勝利後,周一峰重返佗城,致力于教育事業。
1949年後,則移居香港,執教于香港保良局義學,爲童子師。偶爾亦授徒,傳其畫學。周一峰享名甚早,嘗與沈仲强、沈鶴巢、鄧芬等雅集禺山師範學堂,揮毫作畫,閱半年不止。晚年則長期客居港島,在當代廣東書畫圈中,知之者不多,而其畫迹也多集中于香江一地。因此對于晚年形迹及畫風之研究,還有待于資料的進一步鈎稽索隱。
就傳世畫迹而論,前一種風格占據其畫作之主要部分,且集中在中、晚年時期;後者大多集中在早 年,作品較少。現在見其作品最多的,仍是前者。不過嚴格來講,在這兩種風格中,互有交融,所以有論者稱其畫“融貫新舊,用筆蒼勁,賦色雅淡,一如其人之疏懶甘淡泊也”[3]。
周一峰兼善書法,傳世的書迹中,多爲行書。書法一如其畫,不矯不燥,在一種平和而閑適的心情中討生活,因而四平八穩,充溢著一種恬淡之氣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