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頁關於嶺南畫派嶺南派藝術家華人藝術家日本藝術家陳蘊化韻。藝術空間聯絡

 


江兆申先生簡介


少年—天資聰穎˙亭亭秀奇

 


 江兆申先生,字椒原,1925年10月26日(農曆8月26日)生於安徽歙縣嚴寺鎮豐溪水畔。舊家原來住在縣南梅口,是一個大家族,經營的事業,從上海到漢口沿著長江兩岸間的各大城鎮,總計有二十八處之多。到了祖父江國模先生,因不願過著承襲祖上庇蔭生活方式,思量男兒當有所樹立,於是搬離祖宅,遷居到巖寺鎮(別名鳳山)上買地耕作,辛勞耕種了十餘年後,開設了一家頗具規模的商號。而在安定生活之餘,也不忽視下一代的教育,是以先生的父親江吉昌先生,不但書讀得很好,也擅長書法篆刻;而延續這個傳統,對於兒女課業的督促也很嚴格,所以江先生和姐姐江兆訓女士從小就熟讀詩書,以及學習書畫篆刻,當時曾經有朋友撰一副極為寫實的對聯相贈:「樹影搖窗池光動幕;詩歌教女篆刻傳兒。」短短幾個字描述得極為生動。


 七歲時(1931),入鳳山小學讀書,由於對新式的學堂教育不能適應,學業成績不太理想,所以被飭回,在家中由母親督教學習書法。母親江方彤女士,也是出生書香世家,其父方德先生是邑中名秀才,工書法,善畫水果蔬菜,時人稱為「方白菜」;兄弟方叔甫、方雪江先生家學淵源飽讀詩書,來往的都是知名之士,如許承堯(1874-1946)、汪鞠友、黃賓虹(1865-1955)等諸先生。從小江先生就是在這種文藝氣息極濃的氛圍中成長。


 1932年,由於歙縣地區鬧股匪,舅父乃奉命陪侍先生外祖母與母親,以及姊弟三人到上海父親處避亂。等到家鄉匪亂平定以後,外祖母等人先行返鄉,先生則留在上海。這一段時間,大都由父親督教,每日必作的功課是書法和閱讀書報。閒暇時偶而畫松柏、簡筆山水,或關公、張飛等歷史人物畫消遣。


 然而好景不常。先是祖父過世,繼之,父親在上海經營的事業又失敗,家裡經濟情況突然陷入窘境,於是,讀完小學四年級後,綴學在家,為人刻印、抄書以貼補家用,挑起家庭生計的重擔。生活的困頓轉換成篆刻、書法藝術的鍛鍊,在艱辛的日子中點滴的累積,並造就其日後純熟圓潤的篆刻和扎實的書法基礎。


 此後的數年間,為了生計,大都流寓在外地,1939年考取「江南糧食購運委員會」,投身軍旅,因文筆好書法佳,所以被指派處理文書工作。服役期間派駐江西上饒、福建廣豐,常來往於江西信江一帶。
 1945年中日戰爭結束。離鄉六、七年的江先生已經二十一歲,在臘冬時節,回到老家巖寺。過了年,再度離家赴杭州,臨行,為小學同學鮑弘達刻一印贈別,邊款云:「總角之交,不知以聚晤為可貴;余稍長,迫為衣食所驅繫,羈旅近七年始返,而足下亦復就學在外,不能朝夕相處。今年復有錢塘之行,歸期未可預卜,倚囊刻此以留鴻跡。」好友因家境許可以繼續升學,而自己則為生計所迫,四處奔波。字行間流露了多少無奈,轉向另一段人生滄涼的路程。


 1946年,先生任職於浙江監察使,上班的地方在杭州裡西湖,每日由白隄經孤山過西冷橋,可抵達辦公室孤雲草堂。在風光秀麗的西湖畔工作,生活頗為愜意,公餘買舟游湖,逍遙悠然。其後,移往上海,並轉任上海浙閩監察使。


 1949年元月,父親病篤,倉皇中,從杭州趕回巖寺,父親臥床十日後病世。時近春節,在家中料理喪事,並寫信給已經到台灣的姊夫、姊姊與弟弟。家書中悲痛地陳述父親去世的噩耗,以及身為長子應負的家庭責任。當多少子女仍在父母呵護中,而少年離家的江先生則背負家庭重擔,生活中所遭遇的苦難何其心酸,何其沉痛!


 或許是這種艱苦的歲月磨練成他的人格特質——寡言而不矜誇、負責的人生態度、以及堅毅不拔的性格。不受外在環境因素左右,自我砥礪,積極把握現實,計劃將來,拓展自己的前途。


 1949年5月渡海來台,暫居台北姊姊住處。隔年九月,應聘到基隆市立中學任職。是年冬天,投書溥心畬先生,表達學畫的心願,並將自己所作書畫詩文,呈請指導。然而,接獲的回音中,對於江先生的書法詩文讚譽有加。至於繪畫,溥先生則說此為:「講授之餘,祇以丹青易米而已。」認為學問好了,畫品自然會高,所以鼓勵他往詩文書法方面勤下工夫。


 1957年,應聘轉往宜蘭頭城中學任教,學校東臨海邊,西有九谷山,登臨其上可眺望青翠平坦的蘭陽平原,和遼敻的太平洋,秀麗的風光給江先生許多的靈感。兩年後,轉任成功中學教師,並兼任職台北市政府秘書處,投入了人文薈萃的台北。


 這段時間,雖然生活艱苦,但是平日遭遇的挫折並沒有使他屈服改變志向,仍是讀書抄書,作詩為文,寫字畫畫,在困頓的日子尋覓心中的桃花源。幾年下來,不但讀了許多書,也奠定更扎實的書法根底。


 中年—意氣風發˙神采飛揚


 1965年初夏,江先生以積累多年的創作心得,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第一次書畫篆刻展覽。首次披露即引起藝文界矚目,獲得一致佳評。也因此於同年9月,為陳雪屏、葉公超兩先生引薦延聘至故宮。


 進入故宮書畫處,白天編目校閱近萬件的書畫藏品,夜晚則挑燈耕耘,勤奮著述。數年間,發表了〈唐玄宗書鶺鴒頌完成年歲考〉、〈楊妹子〉、〈從畫家構圖意念來看中國山水畫的舊有進展〉等多篇精闢的論文;以及將唐寅的生平、游蹤、書畫作品等文,輯成《關於唐寅的研究》專書,此書並獲得1969年嘉新優良著作獎,奠定了學術地位。


 1968年12月,美國安娜堡密歇根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年會,以先生所寫的〈六如居士之身世〉一文列為主要論文,通過以客座研究員身分邀請訪美一年。在美國期間,除了參觀東西兩岸和中部重要公私立博物館,以及私人收藏外,同時完成了十六世紀蘇州地區書畫家活動情形的研究卡三千張,另外也有畫作五十幅、詩三十六首。豐碩的成果,使在美國一年過得極為充實。


 在美參訪時,江先生一本其做事認真的態度,如在堪薩斯城納爾遜博物館所作筆記,詳實細密,觀察精微,以李成的〈晴巒蕭寺〉軸、許道寧的〈高頭漁父圖〉卷卡片為例,可以見到他用功和細膩的一面。這種高標的自我要求,不但累積了鑑定書畫真偽的經驗,另外,客觀態度對畫作的品評,也有益於其創作的借鏡。


 1969年,以東台灣海岸與天祥太魯閣為主景的〈花蓮記游冊〉,榮獲中山文藝獎;又以〈依巖〉二字榜書,獲頒台灣教育部1974年書法獎。此際,江先生縱身在創作與論理之間,悠遊於感性欣賞與理性審視的國度理,怡然自得。


 至於在展覽規劃與研究方面,則籌辦了以文徵明為主軸的「吳派畫九十年展」,結合明四家與文徵明學生子侄作橫縱向的發展,於1973年至1974年間分三期展出;同時也指導書畫處同仁協辦有關晚明時期吳彬、陳洪綬等四家的變形主義畫家和清初四王之一王翬的專題展覽。由於他在書畫方面專業能力和行政工作的表現,受到長官的倚重,從研究員陞書畫處處長,再陞任副院長。


 老年—回歸田園˙雲游四方


 民國1990年春,一場嚴重的疾病促使先生有萌退之心;另方面,由於不喜官場的迎合,也使他一些理想難以如願實現,每在燃起希望時,又陷入失望的起伏波折,著實充滿了人生挫衄與週而復始的無奈。


 隔年九月,毅然離職,移居氣候溫和、風光宜人的南投埔里鯉魚潭側,從埔里通往霧社旁的眉溪,與舊家梅溪有許多契合處,選擇此地,可以看到畫家對故鄉深切的眷戀。此處依山臨水,買地築室,顏其齋曰「揭涉園」。「揭涉」典出《論語》〈憲問〉,「深則厲,淺則揭。」可行則行,難行則止,避世隱居,專致書畫,以超然心境對自我有一番新的期許。或許,此際正是往藝術創作發揮最適當的時機。


 是年冬天,在埔里寬闊明朗的畫室裡,江先生開啟了新的一頁,繪製了丈六的〈彭蠡秋光〉與丈二〈長林大澤〉兩幅巨構,長山大水,逶迤千里,神情爽朗,寫來特是得心應手。閒適的退隱生活,提供充分的時間醞釀,澄心靜慮,畫風呈露出一種異於以往的興味,展現出新的風貌。


 1992年秋末,將一年辛勤耕耘的心得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,總計108件;隔年8月並選擇其中五十件,到北京、黃山、香港、新加坡等地作巡迴展出。在黃山博物館展出時,睽違四十餘年的親舊故交,從各地回鄉齊聚言歡,同時祭拜先祖先嚴先慈塋地以及修建巖寺舊居「懷永堂」,一了離鄉多年的心願,並暢遊黃山飽覽松濤奇岩勝景。


 1995年8月應邀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辦個展,同時也規劃明年在上海作更大型展覽。隔年初夏,受邀參觀遼博收藏書畫精品,並遊覽東北外蒙諸名勝,歸途返回瀋陽,臨時應魯迅美院之邀作專題演講。5月12日上午九時許,講習中坐滿了人員,聆聽畫家娓娓闡述他豐富的人世際遇和讀畫心得,………瞬間,當畫家說聲抱歉,頹然倒於演講台前,驚慌與混亂,強烈撼動著席中的每個凝神聽講的人,好似一部溫馨和煦的影片,驟然變換成漫天交加的雷雨洶湧疾來,而以令人錯愕的結局收煞。造化作弄,無常地結束了畫家不凡的一生,留下不可挽回的遺憾。

 


   


 

 

作品欣賞

 

 

 

           

 

嶺南畫派   關於嶺南畫派   嶺南藝術家與作品   藝術家與作品   陳蘊化   韻。藝術空間  
 

ENGLISH

繁體中文

簡體中文

 

首 頁

 

嶺南畫派

嶺南畫派的淵源

評文摘錄   

國畫/日本畫的關係

 

嶺南派大師與作品

嶺南派畫家與作品

 

畫展花絮

 

華人藝術家群像

日本畫大師與作品

 

陳蘊化簡介

評文摘錄

畫展消息

作品欣賞    陳蘊化近作

 

關於藝術空間

畫家藝術空間

主辦畫展    塲 地租賃

主辦講座    國畫課程

 

 
 © Copyright 2014 lingnanart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Web Design: James Tan

Follow Us :